在众人探索中,张天浩突然双手一拍,惊呼道:“假如我们能通过对撞机的粒子加速器将两颗粒子加速到光速,然后让其产生撞击,那么在这瞬间产生的能量就能够制造出一个微型黑洞!
咱们公司在不久前落地的μ子对撞机项目,也给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带来了足够多的经验,或许我们可以再将对撞机升级!”
当张天浩的这番言论出现之后,很快就有一位科学家反驳道:“以我们现在的制造技术和材料工艺,哪怕升级,也完全没有能力制造出可控的微型黑洞,因为我们的大型粒子对撞机还无法达到制造黑洞的功率。
从现在的数据公式推算,我们想要将粒子的速度加速到光速,恐怕就算是将蓝星所有的能源加起来也无法满足。”
在这位科学家说完之后,九州科技钛坦星能源研究小组成员周毅衡,很快就反驳道:“蓝星的能源如同瀚海,我们人类现在开采利用到的能源就像是这片瀚海的一粒沙砾,至少我们现在有研发方向的核动力项目解决了材料强度问题之后,能够提供的能源就足够撑起大规模高强度对撞机的运行需求,微型黑洞诞生哪怕一秒钟,也能够让黑洞电池实验室采集到足够多的实验数据。
就像当初的核弹,这可怕的武器在爆炸之后,除了清理了一堆垃圾之后,不是也成为了人类重要清洁来源?
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到核聚变、高能物理、材料学等项目,只要推进速度足够快,我们完全可以在我们这一代,就将黑洞能源从理论落实到具体可有的设备和材料。”
对于周毅衡的这番言论,数百位年纪不小的科学家们都没有第一时间反驳,对于公司在数年前建设成功的μ子对撞机项目,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使用过这个对撞机的实验名额,并且拿到了不少珍稀、独一份的数据,让他们出了不少成果。
μ子(micro-),又称渺子,它是一种轻子,带有-1的基本电荷及1/2的自旋。
当然最重要的是,刚产生的μ子拥有接近光速的速度,可以被加速到比电子更高的能量,比质子碰撞有更大的优势。
这意味着一台10万亿电子伏特、10公里长的μ子对撞机,可与建造的100万亿电子伏特、90公里长的质子机器产生能量相同的粒子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